彩神然而,即使在最痛苦、最落魄的时候,他也很少做颓丧之语,反而总是能在苦难中发现生活的趣味。
试选四首苏轼笔下的四季诗词,恰好也能与他人生的四季相对应,一起来读读吧!
公元1076年(宋神宗熙宁九年)的暮春时节,苏轼登上了密州城北的超然台。
这里本是无名旧台,苏轼由杭州移守而来后命人修葺翻新,由弟弟苏辙为其取名“超然”。
“超然”二字,取自《老子》“虽有荣观,燕处超然”之句,意为任他外界景观如何繁华,我只是一派闲适安然。
“望江南”词牌本是小令,苏轼在此词中用了双调的形式,比原版加了一叠,意蕴也更加丰富。
台下一湾护城河水绕了半座城,河内春水半满,城内繁花烂漫,处处皆是好风光。
此时寒食节刚刚过去,苏轼却因为身有公务,无法回到家乡祭拜祖先彩神,思乡之情萦绕于心不可排解。
这首词从“春未老”写起,将满城的春风、春水、春花、春柳写得生机勃勃,却愈发反衬出自己年纪老大一事无成的“心空老”之感。
奇妙的是,写下这首词时,苏轼是带着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”的人生态度,主动避开朝堂争斗的。此时的他,还没有经历下狱和流放的苦难,对于他的整个人生来说,也算得上是“暮春”时节了。
历劫归来的苏轼彩神,如同浴火重生般彩神,内心不再愤怒、不再惶恐,而是充满平和喜悦。
在夏日初至的季节里,他以清灵淡雅的笔调给后人描绘了一幅绝美的初夏美人图。
细雨过后,轻风把荷叶翻转,石榴花像一朵小火星,将夏天的序幕烫出了一个洞。
那水花如飞珠溅玉般散落在荷叶上,像珍珠一样圆润晶亮,乍然破碎,顷刻又圆。
苏轼没有一字写佳人之美,却把她的天真纯稚描绘得淋漓尽致,在他之前的所有闺情诗词中,这样的形象是颇为少见的。
这样可爱的少女,在雨后清新的空气中,行走在石榴花盛开的庭院,令人耳目一新。
刚到杭州,就遇到了大旱灾,饥馑瘟疫并发,苏轼向上请求减少赋税,向下为百姓解决吃饭和治病问题,救治了许多人。
同时,他疏浚河道、阻钱江于城外,清理西湖、修筑长堤,为当地的民生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第二年重阳之时,城内百姓的生活大抵都回复安稳有序的状态,苏轼自己的心境和状态也愈发惬意。
在与友人们欢聚饮宴时,他写下这首词,既有佛家的超脱,又带着他个人独特的豁达。
“自古逢秋悲寂寥”,历来文人写秋多有悲意,苏轼却开篇就表示“不必再发悲秋的哀叹”!
他化用了佛家“空花”之观,表示无论是村边还是江畔,一切妄念都是空,要像看待虚幻之花一样面对。
又通过怀想汉武帝《秋风辞》中济汾河、横中流,幽兰与秋菊繁花相伴场景,暗示了即使像他一样有着冲破寒秋、俯仰天地的气概,最终也必将化为乌有,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。
通过正反不同角度的表达,进一步抒发自己对“悲秋”与众不同的看法,唱出了高昂的调子:
人生难免起起伏伏,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,只要做到不以物喜、不以己悲,心胸开朗、念头通达,一切都会如云烟过眼,不留痕迹。
温暖之冬:《庚辰岁正月十二日,天门冬酒熟,予自漉之,且漉且尝,遂以大醉,二首》其一
在宋朝,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,但苏轼并没有初贬黄州时的惶恐,而是坦然自若地开始了自己在当地的教化工作,并致力于发现当地各种奇奇怪怪的食物和特产。
他办学堂、介学风,很多人不远千里赶来求学,当地很多人都把他当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、播种人。
这年冬天,苏轼自己酿了一坛天门冬酒,在春节期间拆开泥封,喝了个酩酊大醉。
他将这坛酒藏在床头,闻着它一日日地发酵成熟,新年打开时,浓郁的酒香散向了四邻八舍。
这是东坡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冬天,几个月后他就会得到赦免的消息,然后在第二年的七月病逝于归京途中。
在这个冬日里,一坛美酒漉且尝,东坡先生入醉乡,温暖的海南岛和馥郁的美酒,想来也不算辜负吧?
苏轼的一生,留下诗词无数,但对于后人来说,最珍贵的还是他身上强大的精神力量。